近日,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,中国移动公布了2022年的资本开支情况以及2023年的资本开支计划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其中,2022年资本开支实际发生为1852 亿元,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22.8%,同比下降 1.6 个百分点。而中国移动也透露了2023年的资本开支计划,预计资本开支总额为 1832 亿元,相比22年的实际发生额减少了20亿元。
显然,中国移动在有意识地收缩投资。事实上,在去年年中的某次发布会上,中国移动已经明确表示,如无重大特殊事项,2023年起资本开支不再增长,并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,三年后资本开支占收比降至20%以内。
那怎么解读中国移动主动收缩投资的行为呢?
我认为这要分两个层面来看:
一是5G网络资本开支大幅削减。
按照中国移动的规划,2023年在5G 网络建设上的资本开支约830亿元,计划新增36万5G基站,2023年底累计开通5G基站164.5万站。
这已经是中国移动连续第二年减少5G网络资本开支了——2021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为1836亿元,其中5G相关资本开支为1140亿元,占比超过62%。2022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为1852亿元 ,其中5G相关资本开支为960亿元,占比下降至52%;2023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为1832 亿元,其中5G相关资本开支计划为830亿元,占比进一步下调至约45%。
这里面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,5G才建了3年,5G基站也只有100万出头,论覆盖率是远远赶不上4G的水平(中国移动4G基站241万个,而且4G基站的覆盖半径远远大于5G),为什么中国移动就开始在5G建设上“踩刹车”呢?
我认为这里面可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:第一,当前5G网络的利用率仍然很低,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资源浪费的情况;第二,当前5G应用的繁荣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。
所以,中国移动应该是有意识地拉长5G的投资建设周期,以匹配5G应用的发展规律。我认为这是明智之举。
二是算网相关的资本开支大幅增加。
那中国移动省下来的钱都去哪里了?答案是算力网络。
财报显示,中国移动2022年1852亿元资本开支中,有335亿元流向了算力网络,能力和基础则分别各占据134亿元和212元。
2023年中国移动继续加码算力网络,对算力网络的资本开支预算提高到452亿元,较上年增加117亿元,同比增长近35%。预计新增投产云服务器超过24万台、新增投产对外可用IDC机架超4万架。
过去几年,中国移动沿着“4+N+31+X”的集约化梯次布局逐步加强算力资源的建设,截至22年底,其对外可用IDC机架达到46.7万架,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71万台,算力规模达到8.0EFLOPS。
如果23年的建设计划如期落地,到2023年底,中国移动投产的云服务器将高达95万台,算力规模将超过10EFLOPS。而当前国内各巨头企业加起来的算力总规模也就在150 EFlops左右,中国移动占其中1/15,毫无疑问已跻身算力巨头之一。
对了,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移动在算力网络上的布局不仅仅是砸钱建IDC、买服务器,中国移动有更有“野心”的布局,比如,在财报中中国移动提到2022年新设立了一个神秘的机构——“繁星智算”,这个机构是干嘛的呢?据了解,繁星智算主要聚集的“端侧算力网络”,而这正是整个中国移动算力网络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——“端侧算力”并不是像网络和数据中心一样,要由运营商来集中投资建设基础设施,而是把海量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空闲算力,通过算力网络进行汇集和组织,从而提供泛在的算力服务。繁星智算将围绕技术、产品、产业、生态等方面,依托规模硬件的算力、存储等资源,来构建这个全新的端侧算力网络生态。
当然,也有人一直在质疑,这两年各大云厂商巨头们的“算力军备竞赛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算力资源的巨大浪费,其中财大气粗的运营商云可能是重灾区,那为什么5G投资在逐渐踩刹车,而算网投资却在踩油门呢?
我认为,算力网络和5G处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,国内算力网络建设才刚起步,今天所谓的算力资源浪费只是需求没有有效地组织,而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的兴起,全社会的算力资源将很快出现缺口,甚至将越来越大,未来的竞争毫无疑问将是算力的竞争。
1882年,美国的第一座发电站珍珠街电站开始运行,爱迪生点亮了84个用户的400盏白炽灯。直到1887年,美国直流发电站数量达到121座,电力,才真正成为主要生产力。大型应用是生产力得以变动的基础,而被刺激的泛在需求让这成为可能。供给和需求之间,一直以来都是相互促进的关系,今天持续流动于我们身边的算力,也是如此。
所以,简单总结一下,中国移动在资本开支上的变化,其实也反映着其发展定位的变化,今天的中国移动已经不是单一的通信运营商,而更多的是提供数字服务的科技企业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