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变中寻机 蹚出转型升级新路径(主题)
——湖南株洲服饰产业观察(副题)
(相关资料图)
几个小摊,几包衣服,伴着火车笛声,摊主热情叫卖,各路商贩一番“扫货”后赶往车站,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……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,湖南株洲“马路市场”批发服装的图景。交汇于此的铁路,带来了客流、物流、资金流,各类资源要素涌向株洲这一“火车拉来的城市”,服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。
40余年过去,服饰产业已成为株洲继轨道交通产业后的第二个“千亿产业”,电商蓬勃发展,大厂纷纷上马智能制造,原创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生长……
与此同时,伴随时代的发展、社会的进步,产业发展中的短板日益凸显。面对成长中的“阵痛”,株洲服饰产业怎样转危为机、站上风口?从问题入手对症下药,这个中部工业城市又怎样为服饰产业谋篇布局?在这个忙碌的春天,记者走访株洲各大服饰市场与企业,探访产业新气象。
从小地摊到大市场 直面新挑战
作为中部交通枢纽城市,株洲地理位置独特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得益于交通优势,第一批嗅到商机的本地商人在马路边、车站旁摆摊叫卖衣服,株洲服饰产业开始扬帆起航。渐渐地,以火车站为中心,株洲市芦淞区出现了专业化的服装批发市场,从“练摊儿”到“上楼”,加入行业的人越来越多,市场规模不断扩大。
主播在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华丽服装批发大市场直播销售服装。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
“乘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东风,行业迎来了空前繁荣。”湖南新华丽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明说。
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。以芦淞服装大市场为核心,星通、华丽、环洲城、金都等市场相继开始营业,专业市场达到38个,芦淞服饰市场一时成为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服装集散地。
一批批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壮大。人们不满足于外地进货,开起了大大小小的服装厂,尤其以裤装居多。2000年左右,女裤市场占有量达25%,有“每四条女裤就有一条产自株洲”的高产量。
然而,时代红利总有到期的一天。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,批发商的选择不再受交通约束,很多批发商选择绕开株洲市场这个“二级代理”,直接到位于广州等地的服装厂家或更大的一级市场进货。
和高铁一样快速发展的还有电商。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方式开始发生转变,给芦淞服装市场的实体经营者们带来了直接的冲击。
受行业发展周期的影响,人员的流失也越来越严重。“第一批做服装的人都到了退休的年纪,当下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入传统批发行业,守在档口的经营者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。”谢明说,服装批发成本高、工作强度大,“缺人”成了行业的重大危机。
穷则思变,站在服饰产业走下坡路的关键时刻,与其“急刹车”停滞不前,不如俯冲蓄力再攀高峰。
困中破局 拥抱电商智能新机遇
今年2月27日至3月8日,2023湖南服饰博览会暨芦淞服饰节在株洲市芦淞区举办。一众服饰企业线上直播和线下秀场同步开播,借助直播风口为线下展会引流。开幕式现场签订了超15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。
记者在株洲各大服装市场、企业内看到,家家都有直播间、人人都有补光灯已成为业内常态,电商改变了服饰产业,服饰产业也融入了电商浪潮。
“服饰产业曾经被电商冲击,但我们快速反应,又抓住了这个机遇。”株洲服饰产业联合会秘书长朱治国说,“服饰产业进驻电商,在株洲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,逐渐成了一大优势。”
与此同时,电商的几何式迅速发展对加工生产、物流配送等提出了新的要求。用智能制造扩大产能成了生产企业迫在眉睫的要务。
在位于芦淞区的欧微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工人操作着可根据图纸精准裁剪布料的自动裁床,布料可由跨楼层传送带运送至缝纫工人的工位,制作并打包好后再传送至无人仓库。仓库采用智能仓储分拣系统,每天可出库5至10万件衣服。
欧微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龙说,今年公司着手在广州新设一个研发中心。“株洲已经有集研发设计、生产加工、展示销售、仓储物流、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,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。”
不仅是大厂,中小企业也在“抱团”实现智能升级。芦淞区与国内知名工业缝制机械设备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帮助服饰企业低成本购置智能生产设备。据统计,现全市共有智能化服饰生产线30余条。
随着服饰产业的不断发展,株洲服饰经营主体已有4.2万余家。2020年,全市服饰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。在以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等“硬核”工业见长的株洲,服饰产业已成为第二个“千亿产业”,创造了“以贸带工、以工促贸、工贸共荣”的特有发展模式。
求解问道 力推行业高质量发展
“良好的产业氛围、厚重的产业积淀与政府的大力支持,让我们最终选择到株洲投资,”株洲意法时尚中心法人代表徐晓菊说,“扎根株洲,我们能深深体会到,从业者和政府工作人员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。”
在调研过程中,多名从业人员提出了株洲服饰产业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。
首先是产品附加值低、专业化程度低,产业低位运行。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,企业同质化问题严重,部分企业精、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。
其次,产业生态链不够完善。面辅料供给能力有限,洗水工艺有待提升,产品主体结构单一导致抗市场冲击能力较弱。
三是设计、运营、供应链等全方位人才短缺。研发能力弱、运营不专业的本质是“缺人”,而从区位和待遇等条件来看,株洲对于吸引外来人才不具备优势。
新形势下的新问题考验着多方应对能力。株洲市制定实施了一揽子推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政策,想方设法为服饰产业解困、造血。
在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上,株洲市加大纺织新材料开发力度,加强创意设计,建设智慧化面辅料交易市场和智能化生产企业集群。
在强化产业配套建设上,株洲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搭建了电商服务、金融服务、品牌发布、人才服务、法务服务、数据共享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。
在人才培养方面,株洲市大力实施“百名原创设计师吸引工程”,吸引更多高水平设计师团队入驻。企业也“各显神通”:意法商业集团牵头建立了青年团,为旧品牌“换血”,创立新品牌;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则以“工作室+车间”的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……
初春的市场与园区,生产、销售、上链接、跑展会等环节都各有各的忙。忙碌带来了无限生机,也带来了奋斗的动力。充满希望的时代,赋予了行业新命题,而每一代人,都在求解的路上。(记者 刘芳洲 株洲报道)
标签: